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团队管理成功案例(团队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2023-11-21 20293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高效团队的相关案例
  2. 企业团队建设成功案例
  3. 团队工作方式的经典案例

一、高效团队的相关案例

星巴克咖啡自1987年西雅图的一家街头小咖啡馆开始,发展到今天遍布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的8300家咖啡店,除了它在打造其品牌上的独到策略之外,团队建设便是它维持其品牌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手段,也是该公司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所在。

  

以商店为单位组成团队,星巴克倡导的是平等快乐工作的团队文化(内部)。星巴克对自己的定位是“第三去处”,即家与工作场所之间的栖息之地,因此让顾客感到放松舒适、满意快乐是公司的愿景之一。

  

与大多数企业不同,星巴克从不强调投资回报,却强调快乐回报。

  

他们的逻辑是:只有顾客开心了,才会成为回头客;只有员工开心了,才能让顾客成为回头客。而当二者都开心了,公司也就成长了,持股者也会开心。

  

首先,领导者将自己视为普通一员。虽然他们从事计划、安排、管理的工作,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应该享受特殊的权利,不做普通员工做的工作。比方说该公司的国际部主任,就是去国外星巴克巡视的时候,会与店员一起上班,做咖啡,清洗杯碗,打扫店铺,完全没有架子。

  

其次,每个员工在工作上都有较明确的分工,比如有的专门负责接受顾客的点菜、收款,有的主管咖啡的制作,有的专门管理内部库存,等等,但每个人对店里所有工种所要求的技能都受过培训,因此在分工负责的同时,又有很强的不分家的概念。

  

也就是说,当一个咖啡制作员忙不过来的时候,其他人如果自己分管的工作不算太忙,会去主动帮忙缓解紧张,完全没有“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这种既分工又不分家的团队文化当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的结果;

  

第三,鼓励合作,奖励合作,培训合作行为。所有在星巴克工作的员工,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在商店开张之前,都要集体到西雅图(星巴克总部)接受三个月的培训。学习研磨制作咖啡的技巧当然用不着三个月,培训大部分的时间主要用于磨合员工,让员工接受并实践平等快乐的团队工作文化。

  

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文化差异,有的时候在实施之中会遇到很大的阻碍。比如日本、韩国的文化讲求等级,很难打破等级让大家平等相待。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彼此之间直呼其名,因为习惯了加上头衔的称呼,不加头衔称呼对方对上下两级都是挑战。为

  

了实践平等的公司文化,同时又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习惯,结果就想出用给每个员工起一个英文名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另外,公司还设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礼品用来及时奖励员工的主动合作行为,让每个人都时时体会到合作是公司文化的核心,是受到公司管理层高度认可和重视的。

  

微软是以创造团队文化闻名的公司。以项目小组的形式来开发电脑软件是由微软首创的。

  

微软的产品是电脑软件,专业性很强,需要知识积累和不断创新,并要求不能出错。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的文化并非一团和气的温暖,而是平等又充满争论的团队文化,在思想的交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在不同视角的争辩中创造最独特完美的产品,这是合作精神在微软产品项目小组中的体现。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而且很小就有用电脑知识赚钱的意识。上中学时,他就整天呆在电脑前,而且还为学校的一个项目编程赚钱。他对电脑的狂热和痴迷使他只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对权威毫无敬畏之心。

  

他在从哈佛辍学去新墨西哥州的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时,没有一个人敢与公司的技术老板顶嘴,但只有最年轻的比尔敢。他与保罗艾伦创办微软之后,思想的争论,敢于向他人的思想挑战的风气就被鼓励并发扬光大,他甚至要求向他汇报工作的人以及所有项目小组都遵循“敢提不同意见”的原则。

  

项目小组有名的“三足鼎立”结构也就这样建立起来:软件设计员、编程员、测试员,三种人员互相给彼此挑刺,刺挑得越多,最后的产品就可能越完善。而项目小组的成员大家都平等,组长也没有特别的权利,主要担任沟通协调的角色,解决任务冲突、人员冲突、时间冲突,使大家愉快配合,按时将产品完成。

  

这样独特的团队合作能够实现,与公司的几个重大环节的把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公司文化的创立(如前所述),其次是人员招聘的把关。微软招人的时候用的测试题全是智力和创意测试,已经成为IT行业招聘的经典。

  

宜家家居是世界上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公司之一,而它所创建的团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为他人称道,也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该公司的团队以家具的品类来分,一个团队共同负责同一家具部的工作(比如办公家具、厨房用品、地毯部、沙发部)。宜家家居是瑞典的公司,公司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瑞典的民族文化:平等、低调、朴实、现代。

  

宜家的低调平民文化不仅反映在其家具的价格上(但质量和风格则可靠、现代),而且表现在其公司上层领导的个人风格上。宜家的创始人据说是世界首富,但他从不张扬,而且穿着朴素,生活简单。据说喝完饮料,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杯也舍不得扔掉。

  

宜家的招牌广告语是:“你不必富有,只需机灵(You don‘t have to be rich,just smart)。”它创造的团队文化也具有类似特征。

  

为了鼓励团队成员间的高度融合和协作,公司并不给每个员工明确的岗位说明,相反,他们要求团队成员自己商榷讨论决定谁负责什么,该如何运作最为有效等,然后如此执行。团队的领导人也没有特殊的头衔,与他人平等,主要起协调沟通的作用,理顺团队并让每个人都能充满乐趣地工作。

  

所以,一开始员工的离职率很高。但公司认为,这是宜家的核心文化的重要部分,就坚持了下来。在此过程中,当地的应聘者慢慢也熟悉了宜家的文化,认同的人才被聘任,整个运作就变得越来越顺利。

  

因为宜家只是一个家居用品店,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不复杂,每个人都能胜任他人的工作,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与微软的团队不同),所以团队的管理关键在于队员之间的互相磨合和默契,在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彼此信任和喜欢的团队气氛。

  

这样在任何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暂时有空闲的人就会主动帮助,见缝插针,让顾客得到良好满意的服务。对团队的整体奖励在团队成员互相认同彼此喜爱的情况下就成了最有效的鼓励合作的手段。将此模式扩大到整个商店,就会产生整个商店即是一个大团队的效果。

  

宜家专门规定将一年中的某一天用来奖励所有员工,如何做呢?把在那一天售出的家具的全部收入分给每个员工。商店的员工因此对宜家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将自己视为大家庭中的一员(许多店员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宜家工作),于是就更加努力。这样的正向循环使公司的气氛越来越好。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独立发起人,以其与微型汽车及发动机生产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及其在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于1996年10月31日以募集方式向境外投资者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2.5亿股而设立,总股本为人民币7.5619亿元。

  

2018年9月4日,长安汽车已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和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1元现金收购日方企业持有的长安铃木50%股权,并于2018年底前完成股权交割,长安铃木将由中日合资企业变成长安汽车全资子公司,也标志着日本铃木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高效精准的合作,使得长安汽车已形成微车、轿车、客车、卡车、SUV、MPV等低中高档、宽系列、多品种的产品谱系,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发动机平台。2009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排名世界第13位、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5年11月15日,四川长虹、美菱集团在合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虹、美菱两大知名品牌的强强联合,推动家电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分属黑白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为了一个共同的幸福家居梦走到一起。

  

自2005年与长虹战略合作以来,美菱不仅保持了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冰箱的销售收入更是从2005年的20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125亿元,冰箱销量由2005年102万台上升到2016年500万台。

  

美菱借此加快了发展步伐,专注专业,做大、做强冰箱主业,扩大美菱产能规模,快速提升美菱电器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更加稳固,不负众望地成长为中国制冷行业的领导品牌,连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品牌产品”荣誉。

  

美菱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更成功地开拓国际市场,远销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效团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企业团队建设成功案例

团队建设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一个企业从出生期过渡到成长期的阶段,团队建设的好坏尤为关键。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企业团队建设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说起这家企业的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只要说起翠湖边上的茴香酒馆,但凡玩过昆明夜场的人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间闻名全国的酒馆的老板是一个年仅20多岁的很是帅气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李鑫蔚。他在茴香酒馆这个平台上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将他的茴香企业从酒吧娱乐延展到餐饮美食,整个企业集团经营得像他一样朝气蓬勃。探究他的成功之道,我们惊叹于仅能找到一个字来容纳——玩字。在他的企业找不到像其他企业那些繁缛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有的是那种锐也内敛、藏也锋芒的让人大吃一惊的玩性文化,在这玩字的骨子里,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团队的心智文化。在他的心智文化里,你找不到那些大而空的战略规划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卖弄年轻资本的点点痕迹,更没有老总威严天下的假面孔,只有年轻岁月在他身上驻足的玩性和智慧迹。进入他的团队,他会告诉你两件事:一件是告诉你在他的企业没有老板和打工之分,只有团队成员的新老之分;第二件是他会告诉你怎样玩得尽兴才能工作得彻底的玩性文化。当然他的玩性文化是随性的健康的积极的时尚的。看看他的个性着装——身上永远套着质地上乘的个性休闲服;他的兴趣爱好——手边永远带着国内外最新时尚读本;他的职业素养——从不放弃大师级的工商管理培训;他的工作状态——在聊天中完成一个团队最高长官应该完成的事情…….在他看来,生活是一种玩,学习是一种玩,着装是一种玩,创业是一种玩,经营企业同样是一种玩。也许简单的反而是深奥的,玩,不需要繁文缛节,玩,不需要条条框框的设计,当玩能成为一种生产力的时候,这样的境界不是谁都能抵达的。李鑫蔚用玩经营者企业,在玩性中带着他的团队成长。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就是两种不同团队精神和文化的形态,它说明了团队建设和管理方向的多样性,但是在他们不同的塑造方向上,我们能看到这两条射线的交汇点,那就是团队建设和团队力量对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团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形态,也是企业和谐、创新发展的生命。它既然是一生命的形态出现的,那它必然会像人一样如果管顾不好就会生病,病,当然对企业肌体是有致命的损伤的。请接着看下面。

  

菜肴是餐厅盛开的花,团队则是培育鲜花的土壤,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在味型严重同质化的今天,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是餐厅良好营运的重要保障。一道菜的食相再好也比不上一个人,一桌菜再昂贵也比不上一个团队。

  

但是,由于进入餐饮市场的门槛非常低,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门槛可言,只要敢想只要有钱只要有厨师只要不怕繁琐…..任何人都可以开一家餐馆,就好像一个菜市场一样,谁都可以进场摆摊位,导致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极度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大家所使用的一切招数都是围绕菜品味型的切换、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空洞的企业文化打转转,很少有企业将激进和烦躁的心沉下来,思考团队的建设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这就是众多餐饮企业短命的根本所在。在很多行业企业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其年度营销计划里有专项团队建设和培养费用,而餐饮企业,我们很难看到有这笔投资。就算在中国百强餐饮企业里,我们同样能在团队建设和管理上看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团队没管理,有管理没效益,有效益没理想,有理想没践行,有践行没坚持,有坚持没力量,有力量没支持,有支持没努力……看来餐饮服务团队建设之难,难在团队职业素养的修炼!冲破思想的牢笼,当然是一种很疼的修为。

  

周老板是昆明有钱人中的有钱人,10多年来都在搞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承包业务,赚了几麻袋的闲钱,开着宝马住着别墅,生活事业高度发烧如日中天。

  

在一次宴会上周老板向朋友透露出想转行做餐饮的意思,认为只要加盟一家着名餐饮品牌就能轻松地将消费者兜里的钱转化为自己的。周的朋友于是强力推荐总部设于重庆的中国着名火锅A品牌,通过与重庆总部的几轮沟通谈判,周老板交纳了15万元的加盟费获得了3年在昆明的独家经营权。

  

3个月的选址、装修、招聘培训、试锅等繁琐环节下来,已花去了380万的费用,当然也终于迎来了火锅店开业的大吉大利。由于周老板自己并不懂餐饮经营管理,更不懂团队建设,在开业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换了1个总经理、2个大堂经理,1个炒大料的师傅,原因是总经理拿着高薪不做事,总是缺少一些职业精神,总是在电脑上斗地主;大堂经理业务上总是缺少一些服务经验,前厅管理一团糟,同厨房老是矛盾不断,点菜组和传菜组居然还常打架;炒大料的师傅也不是行,他炒的锅底怎么老是变化无常啊,客人总是反应不是味淡了就是味重了,不是不香就是不辣,重庆火锅讲的是麻辣嘛。哎,老周实在受不了那,就把三位都给撂那。

  

在周向笔者讲述不幸遭遇的第三天,在他的盛情邀请下笔者对他那经营面积达3000平米的火锅店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研,发现他所说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团队管理混乱、团队素养低下、团队协同作业差、没有团队信念造成的。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了,于是应周的要求对他的餐厅进行了长达1天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培训,收效甚好。但是没过3个月,周打电话告知说,火锅店因经营不善易手他人。

  

周在电话里说餐饮门槛进入的时候很低,但是想迈出去门槛就高哪,我为此损失了200多万。餐饮比公路工程更难做啊!

  

3G集团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3G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到2004年发展为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至今公司已经成长为涉足房地产、物业、酒店餐饮、教育、文化、旅游、船运、贸易和高科技电子制造等15个行业的优秀民营企业,资产逾10亿,曾被评为秦皇岛市民营企业20强,河北省百强企业。

  

L先生是公司的创办人,多年来一直是公司的当家人。广立信,顺大势是公司董事长L的个人理念,广立信表明了为人处世的态度,广交朋友,对朋友诚信,做生意靠朋友,做生意讲诚信;顺大势代表了一种经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国家政策走势,顺应秦皇岛的区域发展。如今这一理念已经成为3G的企业文化。

  

高速发展,多元化经营,涉足十多个行业,公司不断取得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一个让公司上上下下都感到的难题就是,事业发展了,人才跟不上。人才匮乏,找不到顶大用的人,想引进的人才不肯来,费尽力气引进的人才又不好融入团队,老员工成长缓慢停滞,这些团队建设问题,成了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难题,尤其是对于经过了创业阶段、面临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为此,3G人想了很多办法,L费了很多心血,一些经验措施值得借鉴,在深入讨论团队建设问题之前,我们先分享一下3G的团队建设经验。

  

3G的核心团队目前约有20多人,已经初具规模。从创业初期的几个人,到目前为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各个事业部、子公司的负责人,3G的中高层团队约有20多人,员工总数上千。多数中高层领导都是跟随L多年打拼、风风雨雨过来的人,也有少数成员新加入时间不长,例如教育事业部的负责人就是新近从北京聘请过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还有其它一些事业部、人力资源部等都引进了人才。

  

深入3G团队,就会发现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这个团队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和谐快乐的气氛,像个大家庭,员工像兄弟姐妹一般,当家人L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兄长。二是,一提到公司当家人L,无论是中高层的领导班子,还是普通的基层员工,无论是跟随公司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加入时间不长的新员工,无不为L的个人魅力所折服。队伍团结和谐,L个人魅力,这是3G团队的两个突出特点。

  

L推崇人性化管理方式,强调用感情留住人,用事业培养人,用待遇吸引人。3G集团能够吸引到人才主要有赖于这些用人理念和方法。

  

用感情留住人主要体现在自己与员工的关系上,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L认为关键是要懂员工,知道执行者想什么、干什么、需求什么,对待员工一定要换位思考,不能跟下属员工较劲,不让员工先笑起来,顾客不可能笑起来,要平等地对待员工,从不把自己当老板,不拿权力硬压人,有事情要协商。有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不仅仅体现在对员工的关系上,各方面都要对得起,对得起党和政府、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客户、对得起朋友,哪方面有事,都得真办。

  

用事业培养人,L也有一套做法,他认为必须给员工一个平台,尤其是对于有能力的人才,一定要给他一个发展的平台,员工最需要有机会能发展,这甚至比金钱更重要,3G集团涉足如此多的行业也有这层考虑,事业机会少了,人才成长的机会也就少了,拓展产业才能把人员安置好。给人才管理一摊事情的机会,同时充分地放权,除了大事需要自己出面,除了必须参与的重大决策,一般都放手让主管的人去经营。集团公司的总经理X总也这样认为,锻炼人、培养人主要是给他事情去做,让他们在做事中成长。

  

用待遇吸引人,L认为员工到3G工作,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追求个付出与所得平衡,员工没有一个像样的收入,不可能有干劲。这方面,3G人的反馈最说明问题,大家对薪酬的满意度较高,没有一名中高层团队的人提到工资待遇不公平的问题,相反,大家普遍认为L比较慷慨、手大,从来不在员工的工资上计较,目前所有的中层基本都买了自己的私家车,收入水平在当地相对较高。福利方面,基本所有员工都按照国家规定上保险,就连极不稳定的保安、酒店服务员职位,对于工作时间稍微长一点的保安和服务员也给上足保险。节假日休息,也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公司宁愿中高层多加班,也要尽量让普通员工按时休息。

  

几句话难以详细说明这种人性化管理的全貌,军人出身的L并不采用过于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他注重能够让员工开心快乐,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主要是服务业为主,不是制造业工厂类型,无法将工作任务定量化,不是计件工作类型,服务企业如何能够让员工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十分重要,要做到轻松不累,一旦有事,打硬仗,无事了,就培训学习。从很早开始,3G就定期组织员工队伍外出旅游放松,外出学习,并尽量给员工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从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伤害员工也是L的一个待人原则,员工有事有困难,第一时间到,小事员工自己克服,大事替员工办,让员工能够安居乐业。

  

有具体事例来说明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或许最说明问题,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最能体现真实情况:

  

1.一个素不相识的大学生想自己办个摄影展,这位大学生知道L喜欢摄影,想见L一面,下面的人给挡住了,L知道后亲自找来大学生见了一面,听说了大学生的摄影展想法后,L主动资助其办成了摄影展。后来这位大学生为了回报,只身去西藏,拍摄了很多照片回来献给L。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很多人,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能够如此,那会如何对待朋友、对待员工呢?

  

2.L是干餐饮起家,有时L从外面办事回来,还没有吃饭,他从不麻烦工作人员,自己找点东西吃了就行,简单填饱肚子,不会认为自己是老板就可以有很多特殊待遇。而且,对于酒店的人员,即使是最基层的服务员,L都能叫出她们的名字。

  

3.2008和2009年间,房地产行业一度不景气,以房地产为龙头的3G,现金流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但没有减员减工资,还千方百计地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这使得中高层团队、基层员工都极为感动,有人甚至都去L办公室,主动提出为什么要涨工资,不要再提高工资了,要以公司发展为重。

  

4.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的家里出了事情,有人生大病住院了,L得知后,主动让公司给补助一万元钱,帮助其渡过难关,而且由于处理家里事耽误的工作时间,一点也不计较,工资奖金照发。

  

5.中国文化少不了酒文化,很多场合都是吃饭喝酒,在有些需要拼酒量的时候,L也不过分要求员工,往往是他自己喝多了,也不勉强手下人喝得太多,为了应酬的需要,曾经走五桌酒,一个饭局接着一个饭局,即使如此也避免让员工喝多酒伤身。

  

依靠个人魅力,依靠人性化的管理,3G建立了一个团结、凝聚、和谐的团队,但这种家族式的、人性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团队并非毫无问题,从3G整体发展角度考虑,团队建设仍然面临很多难题。

  

房地产业是3G的龙头产业,是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早期3G地产抓住旧城改造的机遇,依托秦皇小区承建3G花园,后来又开发了3G园、青年城、法国小镇和现代城几个项目,这些项目虽然在档次上逐渐提升,但基本的定位是为百姓盖好房子,主要顾客还是基于秦皇岛本地居民,满足居民的住宅需求,而近两年涉足的金梦海湾项目则是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海港区高端项目,性质有很大的不同。项目越做越大,越来越高端,其间蕴含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这对现有的队伍提出了挑战,能否驾驭更为复杂多变的局面,有赖于现有团队的成长。还不仅是房地产项目,酒店、教育、旅游、文化等产业都在发展,逐渐增多的产业,逐步上台阶的事业局面,都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队伍建设必须跟上去。

  

L早就感觉到了队伍建设的难题,企业发展过程中,他一度感觉到缺乏人才,下面的人与自己思路脱节,队伍的能力跟不上了。于是想尽办法从外面挖人才,请进来,同时走出去,让队伍到外面去看去学,跟其它优秀企业学习,跟同行学习,加强内部培训,他自己也寻求顾问团队的帮助。

  

尽管如此,人才跟不上的局面依然存在,而且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团队建设就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了,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成了摆在企业发展中的一个主题。

  

目前3G的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是跟随他多年的老人,这里面有亲戚、有朋友,一起创业过来,一起成长起来。老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协作起来容易,长期受L个人魅力的影响,凝聚力很强,一心为了企业发展,很少有乱七八糟的内部争斗和矛盾。同时,老人也有不足,队伍在一起久了,难免缺乏创新能力,而且老员工的成长也层次不齐,不是每位老员工的能力都能符合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一个专业化要求不断增强的环境下,必须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引进新的人才。

  

3G在中高层团队,在各个事业的骨干员工队伍中不断引进新的人才,但新人的引进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引进新人可能引起老人不高兴,专业性的新人才不需要给与很高的待遇,这使得一些老人觉得不舒服,另外,新人在事业思路、做事方式和待人处世方面必定与原有的员工存在差异,新人如何融入组织,新人如何融入现有团队成为了一个难题。二是很多企业都碰到的一个问题,面对一些新进入的80后和90后员工,他们的思路和行为截然不同,这该如何管理?

  

另外一个让3G困惑的团队建设问题就是人才流失,公司下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人才,让他去承担一个事业,管理一个局面,往往投入很多心血,而且很多内外部的资源都导入到了他们身上,例如,一些重要的客户关系和政府关系,再如,投入的很多培训费用、外地参观学习费用等。这类人才一旦流失,公司损失很大,业务发展受影响,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对于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财大气粗,也没有国有企业的很多特殊政策,经不起严重的人才流失。

  

然而近两年,3G的人才流失问题有加重的趋势,几个事业的负责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了,虽然主要是因为出国定居等个人因素,但毕竟发生了。如果人才流失严重,那么还要不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力量投入呢?大力培养人才岂不是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企业团队建设成功案例的相关搜索内容:

  

三、团队工作方式的经典案例

1、瑞典的富豪(volvo)汽车制造公司采用小组工作方式,废除了传统的装配线,汽车是由一些8~10人组成的小的分权小组来装配,工人们不再是在移动的装配线旁作业,而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装配作业。该厂材料供应中心按准时制方式给这些装配小组提供零部件,它们是用在磁性地板轨道上运动的自动车来运输的,有一台计算机束控制这些物料,但是工人们能够根据这些小组的工作节奏快慢来改变供料传送的数量。

  

2、所有采用这种新的工作方式的小组成员都要接受小组工作方式的培训,没有这种培训,小组会存在迷失的危险。volvo公司认为沟通对这种工作方式是很重要的。该公司让每个员工都充分了解懂得公司的战略、历史和传统。当然,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公司也鼓励员工把其意见公开表达,无论是对工艺过程的改进还是新产品方面的意见。这种新的工作方式非常成功,它使得volvo公司扩大再建了另一个分厂。公司相信小组方式是今后的方向。

  

3、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从1993年初开始,也实行了类似上述瑞典富豪汽车公司的改革。一些组装厂已将沿袭厂多年的流水生产线改成若干个生产自治单位,每个自治单位分成若干个生产装配小组。每个生产小组直接对公司负责,管理部门不再干涉其具体作业过程,小组享有工作管理的很多自生权,管理部门只负责小组的劳资、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

团队管理成功案例(团队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复制成功